昆仑人物

CHARACTER

师者如光 |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优秀教师风采展①

发布时间:2025-10-02 13:07
点击数:

编者按

师者如光,虽微致远。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的校园里,总有这样一群身影:于平凡日夜中深耕不辍,以匠心雕琢教学细节,用温情照亮学子前路,将教育的深沉力量融入每一次授课、每一回答疑。

循着教育家精神的指引,在与祖国共成长的征程中,我校特别推出“师者如光”优秀教师风采系列报道,聚焦2025年教师节表彰的“优秀教师”——他们长期扎根教学一线,以赤诚之心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,用仁爱之心守护学生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蜕变,生动诠释着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时代内涵。

愿全体教师以先进为镜,见贤思齐、砥砺笃行,共同涵养尊师重教、崇德尚能的浓厚校园风尚。恰逢国庆华诞,让我们以立德树人的扎实行动为笔,为教育强国建设挥毫添彩,让师德光芒在昆仑校园熠熠生辉,与时代同频共振,与祖国同向同行!

张敬玉 用爱点亮物理之光的老师

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的校园里,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年轻身影——计算机科学系助教张敬玉。2023年7月,她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上讲台,两年间,她用真诚和智慧在学生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。

一颗永远向着学生的师者之心

张敬玉的课堂从不缺少温度。在讲授《大学物理实验》时,她发现有些学生操作仪器时紧张得手心冒汗,便轻声安慰:"没关系,实验就是要在错误中学习,老师会一直在这里。"她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本特殊的笔记,记录着每个学生在实验中的常见问题:"李同学操作有时不规范""张同学在数据处理时容易发生错误"......这些细节,她都一一记在心里。

在实践育人中绽放青春光芒

带领22届本科生实习期间,张敬玉成了23名学生最坚实的后盾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同学至今记得,在企业实习时遇到技术难题晚上给张老师发消息求助,没想到五分钟后就收到了详细的解答思路。"张老师总是说,她的手机24小时为我们开着。"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好的实践机会,她走访了多家企业,细致比对每家企业的技术特色和带教方案,最终为每个学生都匹配到了最合适的实习岗位。

迎新路上的暖心使者

2025年新生报到日,在哈尔滨站开往学校的迎新大巴上,张敬玉别出心裁地准备了一场"移动课堂"。她从学校历史讲到专业特色,从食堂美食说到图书馆攻略,还不时穿插几个往届学生的成长故事。面对新生提出的问题,她耐心解答,用亲切态度缓解新生焦虑。一路欢声笑语中,26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抵达校园。

在竞赛中淬炼教学真功夫

教学竞赛对张敬玉而言,不仅是展示的舞台,更是成长的契机。备战省青教赛期间,她常常在空教室里反复演练到深夜。这份执着让她快速成长,从校赛二等奖到省赛三等奖,再到荣获"青年课堂教学能手"称号,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。

傍晚的校园渐渐安静下来,张敬玉办公室的灯还亮着。她正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,偶尔停下来在便签上记下什么——那是明天要单独辅导的学生名单。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,她用青春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故事,用爱心与责任点亮着昆仑学生前行的路。

李文博代码世界里的筑梦人

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计算机教研室,总能看到新来的李文博老师认真工作的样子。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他堆满专业书籍的办公桌上,这个2024年2月才加入学校的工程师,用短短一年多时间,就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编程的种子。

竞赛场上的"金牌教练"

夜深人静的实训室里,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。李文博轻轻走到每个学生身后,时而俯身指点代码,时而拍拍学生肩膀鼓励。备战"蓝桥杯"期间,他带着学生连续熬了十几个深夜。"李老师总是比我们更晚离开实验室,"获得省级三等奖的孙同学回忆道,正是这样的陪伴,让他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:立德杯摘得2项一等奖、蓝桥杯获得4项三等奖......每一张证书背后,都是他与学生共同奋斗的见证。

教研团队的"技术支柱"

作为Java Web编程小组组长,李文博的办公室总是门庭若市。"李老师,这个Spring Boot的配置问题能帮我看下吗?""这个前端交互效果该怎么实现?"他从不推辞,总是立即放下手头工作,耐心解答。

课程建设的"设计师"

编写《JavaWeb编程与网站建设》课程大纲时,李文博连续两周工作到深夜。桌上铺满了参考书籍和笔记,电脑里存着十几个修改版本。他仔细推敲每个教学模块的设计,确保课程既保持理论深度,又具备实践价值。最终完成的课程计划,获得了教研室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。

暮色渐浓,李文博办公室的灯又亮了起来。他正在批改学生的编程作业,电脑屏幕上还开着明天要用的课件。这个平凡的夜晚,只是他无数个育人日夜中的一页,却映照出一位教师的教育初心——用代码书写育人篇章,用技术点亮学生未来。